10月18日,《人民论坛网》发表了由Galaxy银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、Galaxy银河国际教授白彦锋撰写的文章《如何把握好“中国式现代化”的深刻内涵》全文如下:
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明确了我们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,也勾勒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。具体来看,奋斗目标就是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、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而必由之路就是处理好“四组关系”、把握好“五方面内涵”的“中国式现代化”,要义则是要把握住“高质量”和“高水平”等高阶化发展要求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中国式现代化,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,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,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,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,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,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,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。
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。关于“中国式现代化”,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力强调了五个方面的内涵、四组关系。其中,从哲学层面上讲,前两个特征关注的是“个体与整体”之间的关系,第三个特征关注的是“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”、更多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,第四个特征关注的是“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”,第五个特征关注的则是“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关系”。
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。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,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,任务之艰巨、使命之崇高不言而喻。
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,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。实现路径就是报告第四部分强调的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,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”。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中,我们要健全现代预算制度,优化税制结构,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,通过发挥好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作用,强化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,促进区域协同、控制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。
二十大报告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特别是在第九部分“增进民生福祉,提高人民生活品质”当中强调,要“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,构建初次分配、再分配、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”“规范收入分配秩序,规范财富积累机制,保护合法收入,调节过高收入,取缔非法收入”。如果说二十大报告第四部分是宏观框架设计,那么第九部分则是微观治理落实,二者遥相呼应、浑然一体,确保“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”建设发展不跑偏、不走样。
三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。我国社会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,调动和激发人的内在主观能动性。这就意味着,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,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者不可偏废。如果只强调物质文明建设,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也将是不可持续的。在这方面,我国不仅有着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支撑,同时,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所强调的“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”,不仅适用于党的建设,对于个体发展、社会群体进步同样有着重要意义。如果人们只追求物质享受、拜金主义,那么人最终就会精神崩溃、抑郁颓废。从这种意义上讲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“斗争精神”,同样适用于个体发展、社会进步。
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。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“天人合一”的发展思想。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人口众多,经济发展的基数庞大。进入新发展阶段之后,单纯寻求数量扩张的发展模式注定是不可持续的。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“美丽”的。这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,也是转变我国发展模式、坚持高质量发展的需要。与此相呼应,报告在第十部分“推进绿色发展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中强调,要“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、金融、投资、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,发展绿色低碳产业,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,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,倡导绿色消费,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。”
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,要“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,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”,要“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、人才是第一资源、创新是第一动力”,以此“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,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”,其瞄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当中的“富强”。
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。与西方发达国家过去依靠殖民和掠夺实现现代化不同,中国的现代化则是走和平发展道路。而这条道路之所以具有可行性,也是因为我们不仅有着庞大的国内市场,更找到了创新驱动引领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。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rmlt.com.cn/2022/1018/658287.shtml